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与你共读 | 本期推荐书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21.10.08      罗贺发 吕美平      浏览量:

与你共读 | 本期推荐书目《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87A13




///

THE STORY BEGING


"

“如果说俗媚是天真的表现,那么美便属于经验之牧歌”。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生命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大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本期为大家推荐书目——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在1998年被改编成电影《布拉格之恋》并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



>>本期推荐>>


////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00:00/02:25




Chapter.01

-图书简介-


8430


该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托马斯在战争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一直在“轻”与“重”之间游走抉择。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是他当下最真实迫切的需求。萨比那选择了生命之轻,她选择了背叛一切,轻视世俗传统的价值观,将媚俗看作一生中最大的敌人。


特蕾莎选择了生命之重,她心中的爱情是理想化的,肉体和灵魂不能够人为分割。但不可忽略的是特蕾莎在书的最后部分的转变,她逐渐摆脱了这种生命之重而几乎转变为生命之轻。

弗兰茨选择了生命之重,有着安稳的生活和自己的小家庭,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结识萨比娜使他得以背叛自己原来循规蹈矩的生活。


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这是男主角托马斯的人生信条。对于自己的人生,他既贪婪,想尝试各种可能性,又害怕,不想承担后果。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Chapter.02

-文章摘要-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人的生活就像作曲,各人为美感所导引,把一件件偶发事件转换为音乐动机,然后,这个动机在各人生活的乐曲中取得一个永恒的位置。美就是这个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


35D2A


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走进那个独属于我的轻盈世界。





Chapter.03

-阅读感悟-


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上帝不会赋予我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较不同的决定。好像一个演员没有排练就上了舞台。如果生命的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一般人都不希望人生一剧bufen是沉重的,因为那代表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的苦难与挫折。但是万一人生真的一点都不沉重,有时甚至太过轻盈,那又该怎么办呢?小说的结局,终身追寻自由而接连背叛父亲、丈夫、与情人的莎宾娜孑然一身客死异乡,她的骨灰被她生前所最害怕的墓碑沉重的压着,形成对比。结果“轻”反而成了小说中最令人难以承受的部分。


19F90



书的开篇就说过这样一段话。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最沉重的负担也就变成了最具生命力的影像。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与这种轻盈相比,或许适当的沉重才是最积极的状态吧。



在永恒轮回的世界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却必须背负这种负担才能让存在本身拥有意义,我们希望留下自己在这世上来过的足迹,我们希望得到“重”我们又时常在轻与重之间徘徊。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人的伟大在于扛起命运。”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主题“不可承受的存在之轻”


5C97A



那么,如何过好这一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这一生该追求什么?该坚持什么?人该为什么而活?怎样才算活得有意义?这应是我们时刻需保持的状态,亦是人生这本书值得去思考的永恒命题。


D3402








-END-




写/在/结/尾/的/话



本期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

"与你共读"栏目为同学们准备了线下读书会,大家可以踊跃参与留言,

在我们的评论活动当中将会收取我们精心准备的礼品。



感谢收听本期的“与你共读”

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END—



MILAN.COM米兰体育(中国)科技公司维度新媒体工作室

供稿:罗贺发 吕美平

音频:吕美平

图片:来源网络

排版:陈蝶

责编:杨晨靖

投稿:gzxyeurasia@163.com

12D3B




学校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东仪路8号    


Copyright 2017 Xi'an Eurasia University , All Rights Reserved , 陕ICP备130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