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3
浏览量:
品读经典佳作
赏味思想内核
你思,故你在
书香为伴
朗读为友
欢迎来到
“与你共读”
我们将在这个新栏目中共度诸多个美妙的时刻,在书中找到文字为我们准备的惊喜。我们将与你一起,阅读同一本书,分享我们的体会与感悟,让这场思绪翩跹的旅途上有更多有趣的灵魂相伴。
“献给小时候的你。”
但一个人是否成为书中所描述的那类“大人”,并不是由年龄大小所决定的。你依旧可以在一个到处是成人的世界里保留自己最天真可爱的童心,对所有事物都抱有最天真的热忱。这也许就是《小王子》教会我们“大人”的最有价值的财富:“看东西用眼睛是看不清的,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从本期“与你共读”开始,我们会用上三到四期栏目的时间与你一同阅读《小王子》这本经典童话,让我们一起在这部童话中重新找回童心的存在。此外,我们也会为大家提供精心准备的阅读音频,你可以把这当作每晚睡前的一次入睡准备,让自己像一个孩子般听着童话入睡。
Chapter
孩子的作品
孩子的作品 朗读者:齐可甜来自西安欧亚学院MILAN.COM米兰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六岁那年,我在书上看到一副精美的画,那本书和原始森林有关,名字叫《真实的故事》。画里有条大蟒蛇正要吞食野兽。
书上写着:“大蟒蛇会把猎物整个吞进去,完全不咀嚼。然后他们就无法动弹了,要花六个月的时间边睡觉边消化。”
于是我的思绪飞到丛林里去探险,最后用彩色蜡笔画出了处女作。我的一号作品。它是这样的:
我把我的杰作拿给大人看,问他们怕不怕。
但他们回答说:“帽子有什么好怕的?”
我画的又不是帽子。我画的是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然后我把蟒蛇的内部画出来,这样大人就可以看懂了。他们总是需要解释。我的二号作品在这里:
大人建议我最好别再画大蟒蛇,不管是肚皮敞开还是肚皮闭上的,我应该专心学习地理、历史、数学和语文。就这样,在六岁那年,我放弃了成为大画家的志向。第一号和第二号作品的失败让我很灰心。大人自己什么都不懂,总是要小孩来给他们解释,这让我觉得很累。
Page 01
Chapter
初识小王子
所以我习惯了独处,也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直到我的飞机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那是六年前的事。飞机的引擎出了问题。当时我真是到了生死关头:剩下的水顶多只够喝一个星期。
第一个晚上,我睡在沙地上,周围上千英里都是无人区。我简直比茫茫大海中遭遇海难的水手更加孤立无援。所以可想而知,当有个轻微而又奇怪的声音在黎明把我叫醒时,我是多么地惊奇。这声音说:
“请你......帮我画只绵羊。”
“什么?”
“请帮我画只绵羊......”
我好像挨了雷劈似的立刻站起来,睁大了眼睛,吃惊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鬼魂。他根本不像一个在周围上千英里都是无人区的沙漠中迷路的小孩。等到稍微镇定下来,我说:
“可是,你在这里干嘛呢?”
他只是慢慢地重复了刚才那句话,仿佛那是很重要的事情。
“请......请帮我画只绵羊......”
当你被神秘的事物镇住时,你是不敢不听话的。尽管我从来没画过绵羊。所以我给他画了前面两幅画中的一幅。那条肚皮闭上的蟒蛇。我惊奇地听到小家伙说:
“不要!不要!我不想要吞下大象的蟒蛇。蟒蛇非常危险,大象非常笨重。我住的地方很小。我需要绵羊。请给我画只绵羊。”
于是我替他画了。
他仔细地看了看,然后说:
“不要!这只绵羊已经病得很重。给我重新画。”
我画了。我这位朋友憨厚地轻笑起来。
“你看......这不是绵羊,这是公羊。它有两只角......”
我不耐烦了,因为急着要去把发动机拆下来,所以潦草地画了这幅图。
我随手扔给他,并说:
“这是个箱子。你想要的绵羊在里面。”
但让我非常意外的是,这位小评委显得很高兴。
“这正是我想要的!你觉得绵羊要吃很多草吗?”
“怎么啦?”
“因为我住的地方非常小......”
“应该够大的。我给你的这只绵羊也非常小。”
他低头去看那幅画。
“也不是很小啦......你来看啊!他睡着了......”
就这样,我认识了小王子。
Page 02
Chapter
小行星B612
我有理由相信小王子住的星球是B612号小行星。这颗小行星只在1909年被某位土耳其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察到一次。
他随后在国际天文学大会上翔实地展示了他的发现。但没有人相信他,因为他穿的是土耳其服饰。大人就是这样子的。
幸亏后来土耳其的独裁者命令其国民改穿欧式服装,违者处以死刑。1920年,这位天文学家穿得非常气派,又在大会上讲述他的发现。这次每个人都接受了他的证据。
我告诉你这么多有关B612号小行星的事情,让你知道它的编号,是因为大人。大人热爱数字。如果你跟他们说你认识了新朋友,他们从来不会问你重要的事。他们从来不会说:“他的声音听起来怎么样?他最喜欢什么游戏?他收集蝴蝶吗?”他们会问:“他多少岁?有多少个兄弟?他有多重?他父亲赚多少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他们了解他。如果你对大人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有许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他们就会惊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Page 03
Chapter
四十四次日落
四十四次日落 朗读者:齐可甜来自西安欧亚学院MILAN.COM米兰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小王子啊,我就这样渐渐地了解你那忧伤的小生命!原来在很长的时间里,你唯一的消遣是默默地欣赏日落。我知道这个新的细节,是在第四天的早晨,当时你说:
“我喜欢日落。我们去看日落吧......”
“但我们必须等......”
“等什么呀?”
“等日落啊。”
起初你显得很吃惊,接着忘情地笑了起来。然后你说:
“我以为我还在自己的星球上呢!”
确实如此。大家都知道,如果美国是中午,那么法国是黄昏。如果能在一分钟内赶到法国,那就能看到日落。可惜法国太远了。但你的星球很小,你只要把椅子挪动几步就可以。你随时能够看见黄昏的景色。
“有一天,”你说,“我看了四十四次日落!”
过了片刻你又说:
“你知道吗,人在难过的时候就会爱上日落。”
“在你看了四十四次日落的那天,你很难过吗?”
但小王子没有回答。
Page 04
Chapter
“正经的事”
在第五天,我发现了小王子生命中的秘密。当时他突然问我:
“既然绵羊会吃矮小的灌木,那么它也吃花朵吗?”
“绵羊看见什么就吃什么。”
“连有刺的花也吃吗?”
“是啊。连有刺的花也吃。”
“那么,那些刺有什么用呢?”
我不知道。我当时正忙着要把一枚卡在发动机里的螺丝钉拧出来。我很担心。因为我发现飞机的毛病十分严重,而最让我害怕的是,饮用水变得越来越少了。
“那些刺到底有什么用呀?”
小王子提出问题后总是非要得到答案不可。我正被那枚螺丝钉弄得很烦,于是随口说道:
“那些刺根本没有用,它们只是为了表现花朵的恶意。”
“噢!”
但过了片刻,他有点怨恨地说:
“我不相信你!花朵很弱小。她们是天真的。她们会尽量保护自己。她们觉得那些刺是可怕的武器......”
我没有回答。当时我在想:“如果拧不动这枚螺丝钉,我就用铁锤把它敲掉。”小王子打断了我的思维:
“你真的以为花......”
“别烦啦!我什么都不知道!我是随口说说的。我有正经的事要做!”
他吃惊地看着我。
“正经的事!”
他盯着我看,当时我手里拿着铁锤,手指沾满黑色油污,正在弯腰摆弄某台在他看来十分丑陋的机器。
“你说话的口气像大人!”
这让我感到有点羞愧。但他不依不挠地接着说:
“你混淆了一切.....你把什么事都搞混了!”
Page 05
Chapter
玫瑰与繁星
玫瑰与繁星 朗读者:李兆龙来自西安欧亚学院MILAN.COM米兰体育(中国)科技公司
他真的非常生气。金色的卷发在风中摇动。
“花儿长刺已经有几百万年。绵羊吃花也已经有几百万年。难道试图理解花儿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长出毫无用处的刺不是正经的事吗?难道绵羊和花儿之间的战争不重要吗?假如我本人认识一朵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花,她只出现在我的星球上,但在某天早晨,有只小绵羊无意间随口一咬,就把她毁灭了,我想这也根本不重要吧!”
他的脸变红了,接着又说:
“如果有人爱上一朵花,天上的星星有亿万颗,而这朵花只长在其中一颗上,这足以让他在仰望星空时感到很快乐。他会告诉自己:‘在星空的某处有我的花。’但如果绵羊把花吃掉了,对他来说就等于所有的星星都突然熄灭了!这也根本不重要吧!”
他再也说不下去。他泣不成声。夜幕已经降临。我抛下了工具。我顾不上铁锤、螺丝钉、口渴和死亡。在某个星球上,在某颗行星上,在地球上,有个小王子需要我去安慰!我抱紧了他。我抱着他慢慢摇晃。我说:“你爱的那朵花不会有危险的......我会给你的绵羊画一个嘴套......我会画一道栏杆把你的花围起来......我......”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感到非常尴尬,我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接近和抵达......这是个神秘的地方,这片眼泪的土地。
Page 06
结语:
本期“与你共读”到此就告一段落了。在今天六个选段的阅读中,我们刚刚认识了小王子这位朋友,以及一位在沙漠中迫降的飞行员,初步了解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通过这几个选段,我们得到了一些关于生活意义的思考。希望你从中有所收获。在下一期,我们会讲讲小王子在来到地球之前的故事,揭开B612号小行星的神秘面纱,以及那朵小王子珍视的玫瑰花......因此不要错过我们下周同一时间的推送哦,我们不见不散!
另外,我们本也为“与你共读”栏目准备了线下读者会,但由于疫情原因读者会活动将一直推迟至正式开学。在此之前,我们希望你能够积极参与我们的线上留言,分享你在与我们共同阅读《小王子》这本书时的心得体会,我们也会选出积极参与线上活动的读者,送出精美的周边礼物,快快在评论区留言吧!
//本期评论区话题//
-STATEMENT-
文中选段均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李继宏译本。选段标题是笔者后加的。
对于选段的分析,是在结合译者李继宏为译本写的导读、笔者的理解后整理出的,仅作参考,不代表绝对观点。每个人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自己的看法和解读。